空气能热泵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在哪里?

北方“煤改电”的持续推进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空气能热泵供暖。空气能热泵和普通空调都有制冷和制热的能力,然而空气能热泵的主要能力是制热,附加功能是制冷和生活热水,普通空调的主要能力是制冷,附加功能是制热。那么空气能热泵和普通空调有什么区别呢?以下是对二者的分析。

空气能热泵和普通空调的主要区别
制热方式的区别

空气能热泵通过水循环做到室内的热量交换,在供暖时,可以采用多种采暖末端实现散热,例如地暖盘管、暖气片、风机盘管以及空气能地暖机等,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采暖方式。而普通空调只有风机盘管出热风这一种方式来实现供暖。

压缩机的区别

空气能热泵有热泵专用压缩机,最大运行压力可达3MPa,压缩比达到12,甚至可以达到20,最高排气温度达到110℃。而普通空调使用的压缩机比较简单,最大运行压力不超过2MPa,压缩比小于7,最高排气温度不超过90℃。

换热机制的区别

空气能热泵有两种热交换形式,首先通过冷媒循环来实现热量的转移,最后利用水循环来转换热量,而普通空调自始至终都是用冷媒循环充当热量转换的媒介。

空气能热泵的水循环即使在热泵停机的时候,管道中水流获取的热量还在不断地散发,对于冷热供应有着热量的缓冲过程。如果采用风机盘管或者空气能地暖机作为末端,热风是从热水中传出来的,出风更加地柔和,温差也比较小,带来的温度和湿度效果符合人体生理习惯,不会引发口干舌燥等“空调病”,况且还能使用地暖或者暖气片作为制热末端,舒适度非常高。而普通空调采用氟利昂循环来实现热量的传导,空调出风口处有大量的热风排出,由于温差很大,升温的速度很快,加上强烈的对流循环,使得房间的水分蒸发量更大,进而导致室内空气干燥,人体的皮肤会出现干燥和皱纹,呼吸上会有口干舌燥、喉咙干痒,舒适感不好。

运行环境的差异

普通空调在夏季的使用频率比较高,而在冬季使用的频率比较低,主要在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,以及低温环境下制热的能力比较差。而空气能热泵可以制冷、供暖和提供生活热水,主要研发方向就是供暖,可以在-25℃的低温环境下为室内提供热量,可以使用在我国大部分低温环境中。

空气能热泵涉及的技术
空气能热泵的工作原理是从低温环境的空气中吸收热量,经过压缩机做功转化后得到高温热能,然后与水系统进行换热,为室内提供热水、采暖、制冷、烘干等用途。普通空调在-5℃的时候,制热能力就快速衰减,而空气能热泵在-25℃的时候,还能有2.0以上的能效比,消耗1度电从空气中换取2倍以上的热能。

超低温技术

空气能热泵主机通常都安装在室外,在严寒的冬季使用时,不仅受到自然风雪低温的影响,还受到自身吸热后排出冷风的影响,因此结霜的现象会频繁出现在低温的雨雪天气中。为此空气能热泵机组有着除霜和化霜的智能判断,可以根据机组运行的状态(运行时间、排气温度),结合环境温度、结霜厚度来判断除霜的时机,热泵主机的底部始终保持低温状态,做到有霜除霜,无霜不除,大大延长了除霜周期,化霜的时间也缩短了,确保机组在高效运行。

喷气增焓技术

普通空调在极寒天气下制热的效率会有极大的衰减,导致制热的效果不理想,而且容易停机罢工。而空气能热泵应用了喷气增焓技术,在涡旋盘上创建了一个二吸口,通过第二吸口回路增加制冷剂的流量,在制热时增大机组冷媒的循环量,充分利用压缩机中的冷媒流量和利用率,提高了热泵主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制热效率。

普通空调用于寒冷地区的隐患
压缩机容易出现故障

当普通空调用于低温环境的时候,排气温度快速升高,工质过热度过高。在工资过热度过高的情况下,冷凝器内工质的导热系数急剧降低,同时润滑油的温度升高,黏度下降,影响压缩机的正常润滑,进而导致压缩机停机,甚至出现压缩机损坏。

机组无法化霜

在风雪交加的低温环境下,普通空调的除霜能力下降,由于机组的吸气能力过小,能吸入的空气密度减少,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,霜层的厚度越来越高,此时机组会因为空气转换能力下降,冷媒的循环量减少,整体制热能力下降,进而导致化霜能力不足,温度过低后压缩机出现停机。

总结
空气能热泵与普通空调都有制热和制冷的能力。但是在制冷作业时,空气能热泵采用水循环进行房间制冷,温差小(出风温度15℃-20℃)、出风柔和,而普通空调的氟利昂循环进行制冷,温差大(出风温度7℃-12℃)、出风强烈,舒适度上对比空气能热泵占优。在制热作业时,风机盘管只是空气能热泵的一种方式,还有地暖和暖气片可选,风机盘管改变温度虽然很快,但在舒适度上远远不及地暖和暖气片。如今,大家对于生活中的冷热需求不只停留在温度的升高和降低,更注重温度调整时的舒适度了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修优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uaxintc.com/5066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