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空调让人欲罢不能。
祸不单行,前年我家的两台空调同时坏掉了。那时候我就在网上选购空调,每每看到互联网空调就让我挪不开眼睛——它们的参数、功能都太吸引人了。于是我就同时买了两台互联网空调,分别是华凌和云米。
如今两年过去了,我想我应该有资格说一说这两台空调的使用感受了。
.01功能新-配件少
互联网空调的功能都很新颖,这一点在当年买的时候就很吸引我。比如我的云米空调,就带语音控制功能;华凌空调,则是可以通过手机蓝牙控制。
此外,一些在传统空调上很少见,或者是高端机型上才有的功能,在互联网空调上也成了标配或者卖到了白菜价:
•新风功能,传统空调需要大几千元,互联网空调最低只要两千元。
•云米空调的“全域风”功能是它自己独创的,四面出风,风量大防直吹。
•华凌空调的“智控温”虽然不算少见,但往往只出现在高端机型上。
类似的功能还有很多,不能一一列举。随便拎出来一个,都是能够勾起我下单冲动的存在。所以我买了,只是下单后才发现另一个问题:配件少!
华凌空调能用手机控制,所以就直接取消了遥控器?!空调常见的配管长度是5m,到了云米身上,就变成了3m?
这两年我也在关注互联网空调,知道这类情况在改善。但不管它们怎么样,反正我是配件缩水的受害者,这一点让人很不开心!
「使用感受」
高端功能的实用性相对比较低,比如我早就听说过新风空调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当做普通空调使用。我买的这两台空调上,那些新颖功能也多是比较鸡肋:
比如云米空调的语音控制功能,就经常“自言自语”。和小米音箱一样,你明明没有叫它,它却突然来了一句“我在呢”。而且单身还行,如果是家庭使用的话,语音功能有可能影响家人——特别是家里有孩子,小朋友好不容易睡着了,我总不能用语音控制吧!
至于华凌的蓝牙控制就更令人崩溃了,操作以后有1~3秒的延迟。而且需要绑定手机小程序才能使用,每次想要操作空调,都不得不拿出手机,打开小程序,等小程序反应出来再操作。特别是夜里,刺眼的手机屏幕能让人瞬间睡意全无。
所以在功能这一方面,我的感觉是不太好的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互联网空调似乎更适合年轻人,甚至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。
.02价格低-服务差
都听说过,或者应该都能想象到互联网空调的价格低。但是究竟有多低呢?以我家买的这两台空调为例吧:
1.5匹、无风感、大风量、加长出风口,这些标签集中在一台空调身上,起码应该售价五六千元吧?但是我买的这台云米空调,只要3000元。
大1匹、大风量、加长导风板,这些标签算不上太高端,但随随便便卖个两三千元还是很保守的。但我买到的华凌空调,只要不到2000元。
我当时看了很多互联网空调,几乎都是这种情况。甚至让我误以为:空调就该卖这个价,传统空调都是在坑人!
让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售后服务——
华凌算是比较不错的,毕竟背靠美的这座靠山。售后与美的共享,服务、技术、价格都有完善的监管系统,回访电话也打得很及时。
目前这两台空调都还没有出现过故障,所以我暂时还无法评价这两家的维保情况。(这一点也是令人惊喜的,证明互联网空调的质量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堪!)
「使用感受」
我之所以选择互联网空调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价格:我的卧室比较大,需要一台1.5匹的空调。但是预算又不足3000元,到线下去看了传统空调,就算是没听说过的杂牌、低端品牌,都很难拿下。
云米空调尽管有种种不足,但依旧满足了我最基本的制冷需求。最起码夏天不会热了——这不就是空调的最本职工作嘛!
当时只隔了半个月,我就下单了华凌空调。当时考虑的还是预算:我是把它装在了书房里,房间不大,随便一台空调都能用。但华凌空调的外观好看,还有美的做背书,所以最终还是买了这一台。
至于售后方面,是否有工装、工牌等我反倒不是很关心。安装技术我不太清楚(反正是装好了没出问题),但至少没有乱收费。加管收钱了,不过也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互联网空调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。如果你的预算有限,对空调的各项参数、功能又有需求,那互联网空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.03参数高-质量差
我买的这两台互联网空调,在看得见的参数上都很高。比如3500W和2700W的制冷量、650m³/h和700m³/h的风量等。
但是在不常见的参数上,就比较拉跨了:
1.5匹的云米空调,制热量只有4900W,最低噪音高达50dB(传统空调噪音一般不会超过40dB)。
大1匹的华凌空调,室内机的重量只有11kg,电辅热功率850W(传统空调一般是1000W左右)。
只看参数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,说一下主观感受吧:刚入夏的时候,气温不超过35℃,空调正常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
但是当室外气温超过35℃,空调就会显得很乏力,温度开到最低、直接吹人也感觉不到凉意。冬天制热能力几乎为零,甚至不如电暖气的效果好。
「不是某一台空调这样,是两台空调都是这样。而我家里的另外两台用了五六年的传统空调,就没有这些问题。」
另外还有一个让我很不满意的细节:云米空调的遥控器表面竟然发黄了!这一点是我从来没遇到过的,不知道它用了什么材质。
「使用感受」
当初安装空调的时候工人说了一句话,我记忆犹新。他把室外机搬起来,打算送到窗外。刚一搬的时候感慨了一句:“哇塞,这么轻呀!”
轻,代表用料差。不过价格摆在这里,用料差也并不让人意外。
用工人的原话说:“你要是就这样用,十年八年也未必会坏。”空调这东西就怕移机,移机的对机器的寿命影响非常大。我家这种空调,恐怕最多移机一次就报废了。
毕竟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极端天气里的工作状态,也就是三伏、三九天里,空调有点力不从心。在最需要空调的日子里,它总是撂挑子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互联网空调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。所以如果东北需要用它制热、南方需要用它制冷、沿海城市经常遇到台风天,亦或者工厂等特殊场景下,就要慎重选择互联网空调了。
•总结
最后再说一下我的日常使用情况。
三种场景是比较令我满意的:
①需要迅速制冷的时候,互联网空调上的标配就是“大风量”。所以在房间里需要迅速降温的时候,互联网空调会明显更给力(气温接近40℃时除外)。
②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时,就是我展示空调高端功能的机会。这些功能总能令朋友们目瞪口呆,在听到价格后更是直呼“有眼光”,给我挣足了面子。
③互联网空调的颜值明显更符合当下审美,外观简简单单、方方正正。甚至你看云米空调的内机,整个都做成了方的(我就没见过这么方的空调)▽
所以把它装进房间里以后,并不会因此显得房间里很乱、很窄。相反它会成为房间里的一个装饰品,给装修增色不少——咱也不知道为什么传统空调不做这种外形。
三种场景是比较令我失望的:
①极端天气下的工作状态实在是太不稳定了,去年我所在的城市里刮了几天大风,感觉空调外机都转不动了,制冷效果明显变差。这还只是风,要是遇到更恶劣的情况,这两台空调的表现不难想象。
②高端功能的闲置率太高了,这一点也是互联网空调需要反思的地方。相比于多种控制方式和AI控温,我更倾向于能够配合日常制冷/制热一起使用的功能。比如高端传统空调上就有“净化”功能,一边制冷一边充当空气净化器。
③“互联网空调”这个名字也一直让人疑惑,我能感受到的只有销售方式与“互联网”挂钩了。这些空调与智能家居之间的距离还有很远,连接手机后能够实现的功能,通过遥控器都能实现,完全没有新意。
总体而言,互联网空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。目前比较吸引人的似乎只有“低价格、高参数、新功能”这三点,而且与此同时还降低了配件、服务和质量。希望早日看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空调出现,真正降低我们的使用成本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修优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uaxintc.com/506329.html